氨綸被譽為“紡織品味精”,在織物中加入約2%~5%的氨綸能顯著改善織物性能,增加其彈性。氨綸應用領域從衣服領口、袖口和襪口開始擴展到了服裝面料、生物醫療行業等方面。記者日前在采訪時了解到,當前,氨綸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利潤下降。我國氨綸行業要依靠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差異化兩步走,以此拓展新型市場。
產能過剩 利潤下降
2016年,氨綸產能為69.88萬噸,增速較2015年回落,增幅約為7%,表觀需求量約為45.5萬噸,供過于求格局形成。同時,受原料與市場需求影響,氨綸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去年跌幅在7%左右。由于國內產品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價格競爭仍然是主要策略之一,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導致去年氨綸行業整體利潤下降,行業競爭、企業分化都在加劇。
據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劉京奇介紹,當前,氨綸產能還將持續增加,在2017年底將進入爆發期,預計國內氨綸實際可運轉產能將接近75萬噸,較2016年增長6.58%左右,總產量將增長至56萬噸。同時,他預計,2018年可實現投料的產能將較2016年增長33.9%,達93.58萬噸。
劉京奇認為,在這輪擴產后,氨綸生產越來越傾向規模化、集中化。
2015年,我國4萬噸及以上企業產能占比54%,今年預計將達63%,行業集中度將提高,幾家龍頭企業將影響市場價格的制定,中小企業壓力增大,常規品種競爭將更激烈,中低端市場價格話語權將會逐漸過渡到下游企業。未來,可以預期氨綸行業將會進入微利階段甚至虧損階段。
而大部分國內企業重生產、輕調研,技術力量薄弱的局面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如果不能有效改變,必然會面臨殘酷的競爭環境。
提高質量是關鍵
氨綸生產過程中每個操作單元的影響因素多而復雜,自原料進入預聚反應系統到經過紡絲甬道得到產品,直至終端用戶,受生產工藝條件和環境的影響,氨綸的分子結構可能一直在不斷發生變化,如果不對氨綸生產工藝過程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地研究,很難發現引起產品質量波動的原因,也不能從根本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斌表示,近幾年,氨綸市場還可以,擴產也沒有停步,但是國產氨綸依舊存在價格低、質量差的現象。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桑向東也表示,客戶的利益是行業的價值所在。目前,行業價格競爭顯現,但是降低成本不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必須以質量贏市場。
據了解,氨綸分子的軟段和硬段結構是決定氨綸性能的根本,助劑的添加對氨綸性能的提高起輔助作用。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毛植森認為,為提高氨綸產品的質量性能,必須從分子結構設計的理念出發,從聚氨酯的結構和其分子基團相互作用的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選用合適的二異氰酸酯、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及擴鏈劑作為原料,制備出性能優良的氨綸產品。但目前整個行業缺乏相關基礎理論的系統研究,需從試驗的設計、反應工藝條件、分子結構分析等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進一步闡明原料組成、擴鏈劑等因素對氨綸產品的性能影響。
此外,毛植森提到,還需要深入研究助劑對氨綸紡絲的影響,氨綸紡絲原液的熟化條件、儲存時間、環境的溫濕度等對氨綸產品的性能影響,對這些進行深入研究,對氨綸的生產和指標的控制以及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產品差異化成方向
近幾年國內氨綸平均表觀消費增速大于10%,差異化、高端氨綸的需求增長明顯。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未來市場對于差別化、功能性、
附加值高的氨綸纖維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
張斌認為,目前,國內差別化產品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公司,國外先進公司的差異化產品比國內每噸價格高4000~5000元,擴大產能不是提升競爭力的手段,差別化氨綸的開發才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基礎。企業必須將新品研發作為企業的發展核心,緊緊把握市場供需關系,瞄準市場實施產品差別化戰略,不斷推陳出新。
據毛植森介紹,差別化氨綸產品開發的根本途徑是通過調整聚氨酯軟、硬段結構以及聚集態結構,從而改進氨綸的性能。差別化氨綸的開發應從聚氨酯分子結構出發,除重點考慮分子結構中的軟段、硬段、氫鍵、結晶度、微相分離等主要影響因素以及它們可能給產品性能所帶來的影響以外,還應考慮紡絲工藝條件的不同也會對產品的性能產生影響。
此外,差異化氨綸產品開發需要深入開展氨綸的結構特性與功能性之間的關系研究。近年來,各種材料的表征分析技術發展迅速,這給氨綸科學及其工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分析手段。采用多種表征手段開展氨綸的結構特性研究,對差異化產品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